由于消防部隊和消防工作自身的特殊地位和性質,一直倍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關注,尤其是面對迅猛發展的網絡媒體,涉警輿情往往在瞬間廣泛傳播,當這些涉警輿情沒有得到有效地引導和化解,網絡輿情危機卻隨之誕生。反之,則有助于化解平息不定的群眾輿論行為,有助于增強全社會的大消防安全環境,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安全感,有助于提升消防部隊形象和促進消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網絡涉警輿情呈現的特點
近年來,全國消防部隊發生了很多網絡涉警輿情事件,給消防部隊造成了不良的負面影響,主要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傳播速度快。據《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整體網民規模增速保持放緩的態勢。所以一旦涉警輿情信息發出,就會迅速傳播。二是封堵源頭難。在快速發展的網絡媒體中,路人只需拍張照片、發微博等,就會被網站、論壇、、貼吧、微博等網絡平臺傳播,尋找源頭難。三是社會反映強。消防部隊(監督執法人員)容易成為民眾的看點、新聞的賣點,處于輿情的風口浪尖,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風云人物”。
二、網絡涉警輿情潛在的危機
從網絡涉警輿情事件看出,消防部隊在處理涉及警民關系事件中存在著發現不及時、引導方法錯誤、處置不當等現象,容易被個別人利用或炒作,極易釀成涉警輿情危機。如果將涉警輿情添油加醋或挑撥不明真相的網友發難和網絡媒體的變相炒作,小事情瞬間爆發為“大事件”。由此可見,網絡輿情危機其實離消防部隊很近,稍有差池就會與有所瓜葛。
三、網絡涉警輿情應對的措施
如何有效應對網絡涉警輿情事件,是提高消防部隊輿論引導能力的重點和難點。新天輿情監測分析系統輿情分析師認為,就是要按照孟建柱部長提出的“及時、主動、準確、統籌”的要求,采取四項措施開展網絡輿情管控工作:一是組建網絡輿情觀察員隊伍,構建監管網絡。首先確定1名以上具有一定網絡操作水平和文字功底的工作人員作為網絡監測管理員,負責監測、整理、分析、反饋與本單位本部門有關的網絡輿情信息。二是建立網絡輿情監測機制,搭建輿情監測分析工作平臺。由網絡輿情管理員對涉及本單位的網絡信息進行查詢、收集,對新出現的網絡信息及時下載,對不良輿情進行監測,做好記錄、梳理等工作,及時溝通,正確處置。對網絡輿情的監測對象、監測內容、監測方法、監測形式進行了進一步明確。三是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積極妥善應對。大隊設立網絡發言人,選擇熟稔網絡話語、能把握網絡發言技巧,以單位、部門的名義從事日常的信息發布、輿情發現和初步回應、正式回應和處置工作。網絡發言人工作主要內容為: 做好重點政務信息發布、重點輿情跟蹤、重點輿情處置,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網民,解疑釋惑,澄清事實,主動引導網上輿論,及時處置網民的各類投訴、意見和建議,傾聽民聲、表達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化解網絡輿論壓力。四是加強網絡信息保障,形成常態機制。加強網絡正面信息源的保障力度,通過在本單位本部門互聯網網站、司法行政專網網站加強正面宣傳,并充分利用博客、微博、QQ空間等新網絡傳播媒介,減少網絡上出現的一些不符事實或夸大其詞、過于偏激的輿情信息對司法行政工作的負面影響,從而提升消防系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