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于筆者的《網絡輿情波特指數向量模型的研究》
如何理解和界定輿情呢?
有論者指出:“所謂‘輿情’,實際上就是大眾密切關心的熱門話題或反映了某些社會心理的觀點與看法,其較高層次是‘思潮’,基本層次是‘情緒’。大眾傳媒對此應該有足夠的敏感,并以恰當的方式進行輿論引導,減少社會震蕩。將輿情歸屬于“熱門話題”或“觀點與看法”。有待商榷的是:輿情常常借助于熱門話題而得以形成和體現,但它并不是熱門話題本身;輿情與人們的觀點與看法不無關系,然而對輿情的界定又不能僅僅局限和停留于此。事實上,后面所說的輿情的思潮層次和情緒層次,就已經超越了“熱門話題”、“觀點與看法”兩組概念所涵括的范圍。所以,上述界定本身不甚準確。不過,它有很可取的地方:一是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觀照輿情,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徑。事實上,輿情總是有著豐厚的社會心理內涵。二是對輿情作了“基本層次”和“較高層次”的區分,這也是很有必要的。
另有研究者認為:“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作為主體的民眾對作為客體的國家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如果把中間的一些定語省略掉,輿情就是民眾的社會政治態度。”這一定義在考察輿情主體與客體關系的基礎上,將輿情界定為民眾的社會政治態度,從而抓住了輿情內涵的核心部分。但它在強調輿情的主要內容或主要方面時,僅限于民眾對國家管理者的社會政治態度層面,似乎有所不妥。這一界定,較之前引界定體現出了獨特的視角,當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將輿情的全部內涵歸結為民眾的社會政治態度,尚有進一步推敲的必要。在無形之中輿情的外延被縮小了,這恐怕是應當避免的。
對于輿論的定義也是多樣化,輿論是指在一定社會范圍內,消除個人意見差異,反映社會知覺和集合意識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也有的學者認為:輿論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公眾對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其核心是通過某種態度、信念和價值的言語進行“意見的表達”。輿論的特征表現為集體性、邏輯性、傾向性、動態性、主導型等。
盡管輿情與輿論一樣都是具有一定社會力量的精神現象,也都具有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社會功能,但二者亦有區別。
輿情是涉及公眾對社會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尤其是熱點問題的公開意見(外在與可感知性部分)或情緒反應(內在與外在兼有,既有外顯的形式,也有隱藏不易被感知的內容);是社會脈動和公眾情緒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和體現;是一種社會情緒和社會傾向的生態性集合。
輿情既有顯在與潛在兩種形式,也有集中一致與差異離散多種現象,還有具有動態性、客觀性、復雜性、離散性、生態性、突發性、強效性、感應感染性等特點;而輿論具有政治功利性、條理邏輯性、整合性。
輿論是輿情的一個組成部分,輿情可以演變成輿論,但輿論是話語規則的主導者,輿論則可以引導輿情發展。另外,輿論因階級的政治功利性可以捏造、杜撰生成,而輿情則是社會情緒的客觀反映。反映輿情、輿論的載體也有區別,輿情的載體可以是詩詞歌賦、影視漫畫以及新聞訪談等圖文音影作品,也通過游行示威、聲援集會等情感行為表達;而輿論的載體就相對狹窄多了,一般限于陳述意見的文論形式。
輿論的形態為意見的公開表達,輿情的形態則并非均為意見的公開表達。因而,某種輿論總是與一定的輿情相對應,但某種輿情并非都呈現出相應的輿論。由輿情到輿論的轉變,除主體的自身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社會所提供的輿論環境是否寬松等相關條件。還應當看到這樣一種情況:輿情的某種內涵,甚至就是具有普遍性的一定的社會心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一定就能構輿論,但完全可以構成輿情。
網絡輿情是網絡社會語境下的輿情形態。具體而言,網絡輿情是反映公眾情緒意見等網絡熱點與網絡輿論的一種社會形態,也是民眾在新媒體環境下話語自我賦權、利益訴求及利益博弈的生態性言行的社會集合。
網絡輿情與其傳播的平臺具有密切的關聯,因此,網絡輿情的特征主要有產生的突發性、輿情的多變性、傳播的泛在性、信源的模糊性、意見的指向性、參與的廣泛性、主體的隱蔽性、情緒與觀點的傳染性等。
除具備上述的基本特征外,還兼具跨界性、風險性、全球性、互動性、滲透性、連鎖性等諸多特性。
影響網絡輿情演化的機制上,有冰川效應、群體極化效應、小世界效應、羊群效應、破窗原理、帕累托定律、混沌現象與蝴蝶效應(即新聞傳播的“沉默螺旋”與“反沉默螺旋”效應)。
在網絡輿情熱點事件上,網民行為效應主要如下:1、輿情事件的放大效應(生成階段表現為焦點聚焦、事件擴散階段呈現為焦距放大、事件高漲階段出現了焦點偏移);2、對涉事人員的壓力效應(通過網絡對涉事人員精神層面上的網上拍磚行為、通過網絡對涉事人員攻擊行為現實世界中的隔網扔轉即人肉搜索等行為、進入現實生活直接對涉事人員直接打擊的越網砸磚行為);3、對政府行為產生約束效應(網絡監督、網絡問責、網絡抗政);4、對司法審判的干預效應(司法審判前的輿論干預、司法審判中的干擾干預、司法審判后的抗議干預);5、對社會公眾的感染效應(觀點滲透與情緒感染、形成群體認知與情感聯盟、社會公眾情緒與情感的外顯)。
由于是反映公眾情緒意見的生態性言論的社會集合,包羅了網絡社會與網絡輿論的熱點、焦點,網絡輿情的分類很多,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門類網絡輿情。
就關注的主體性而言,有國家輿情、政府輿情、組織輿情、企業輿情、公眾人物輿情。
在輿情影響的層面上看,網絡輿情有地方區域輿情、全國輿情、境內輿情、國際輿情。
從輿情涉及的領域來講,網絡輿情的門類更多,有政策政治輿情、突發事件輿情、行政管理輿情、司法執法輿情;而政策政治輿情又可分人大政協會議(即“兩會”)輿情、政府與黨委的換屆輿情、人事任免輿情等,突發事件輿情也有災難事件輿情、公共安全事件輿情(重大刑事案件輿情、重大安全生產事故輿情、重大交通事故輿情、重大環境污染事件輿情等)、重大維權事件輿情等,司法執法輿情包羅了公安涉警輿情、司法審判輿情、涉檢輿情、城管輿情、工商管理輿情、環保等行政執法輿情。此外,還有人事招考輿情、醫患糾紛輿情、高校招生輿情、外交輿情、涉軍輿情、瀆職侵權輿情、公權腐敗輿情、公眾人物道德事件輿情、境外涉華輿情、國際事件輿情、主權爭端輿情等等。
推薦業內專業網絡輿情服務機構:邁高傳媒http://www.j5gnoz.cn/,是為企業提供公關軟文發布、推送,網絡輿情監測,網絡危機公關,論壇營銷,微博營銷,百度優化等網絡口碑營銷服務的專業機構。
Copyright 2009-2020 版權所有-北京華禧邁高公關咨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9055157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