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蘋果與好迪,兩個總部分別位于深圳和成都的家具品牌,除了都很知名、規模都很大、做得都很成功以外,彼此之間并無聯系,在市場上,它們甚至是競爭對手。但是,在2011年新春之際,它們卻雙雙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原因不是它們的輝煌戰績,而是被抽檢認定“-釋放量超標”,一同登上了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家具名單。
-釋放量超標,是一個令人頗為心驚的“罪名”,一旦工商局的一紙公告經過媒體的傳播放大,在消費者心目中“罪名”成立,對企業,對品牌,都是致命的打擊。如何及時應對,化解風險,挽回聲譽,考驗的是企業的危機公關能力。
紅蘋果的危機公關策略是據理力爭——質疑湖南省工商局的抽檢結果,打死也不承認自己的產品-釋放量有問題。一方面,紅蘋果發出“致消費者和媒體的公開信”,強調自己“非常重視產品質量的把控,每年定期將各類產品送至國家授權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特別是在本次事件發生之前,將產品送至國家授權的檢測機構檢測,其檢測結果顯示遠遠低于國家標準”,“期盼盡快讓消費者和媒體朋友了解此次事件-”。另一方面,向社會公開展示國家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和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兩個檢測機構對湖南省工商局抽檢的同款衣柜產品的質檢合格報告。與此同時,積極與湖南省工商局聯系,申請對抽檢時封存的樣品進行復檢,以便查清初檢時-釋放量不合格的真正原因。
好迪的危機公關策略是公布調查結果——質疑湖南省工商局的抽檢程序,認為被抽檢的“問題產品”并非出自好迪,好迪家具-超標的結論也就不成立了。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好迪家具副總經理劉驥的“調查結果”是,“在被抽檢的店面里,除了有好迪家具之外,還有其他不知名品牌的家具。而被抽檢的正是某不知名品牌家具,因此檢驗結果不合格,與好迪家具無關”。在此基礎上,好迪家具將“自己的產品”送往相關部門進行檢驗,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同時,好迪公司決定對全國經銷商店進行速查,清理好迪家具店的非好迪產品,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在一次又一次的“質檢門”事件中,所涉企業大多選擇了忍氣吞聲,因為它們的產品確實存在問題,辯解是沒有用處的。這次,紅蘋果和好迪卻勇敢地站出來,向質檢部門的檢測結果說“不”。要知道,和工商部門叫板,難免會有被“穿小鞋”的擔憂。無論最終會是什么結局,都應該為這兩個品牌的膽量叫一聲“好”。畢竟,這是企業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的表現。而這種信心,來源于長期的品質掌控和對消費者負責的心態。有這種信心的企業多了,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的機會就少了。
Copyright 2009-2020 版權所有-北京華禧邁高公關咨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9055157號-6